《常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示 |
发布日期:2013-09-09 |
为进一步增加制定规范性文件的透明度,提高办文质量,现将《常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在网上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后提请市政府审议发布。您可在2013年9月30日之前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书面或邮件方式提交。感谢支持! 联 系 人:方琼明 电话:85686118 传真:85686119 电子邮箱: czbbdjc@163.com 常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9月9日 常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 《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 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或者备案。登记管理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应当核准登记。 第四条 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方便事业单位的原则。 第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向核准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唯一合法凭证。未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单位,不得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 第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条例》和本办法,对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并配合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登记管理机关与登记管辖 第八条 市和辖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市登记管理机关对辖市、区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登记管理机关应向社会公开事业单位登记相关信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经济信息化、质监、公安、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和事业单位举办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工作。 第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制定有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具体规定; (二)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三)依法查处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 (四)指导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 (五)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化工作; (六)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工作;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市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一)市直属事业单位; (二)市级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市级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本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上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授权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 (七)依法应当由市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十一条 辖市、区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一)本级直属事业单位; (二)本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和乡镇(街道)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本级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本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本款前四项列举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上级登记管理机关授权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 (七)依法应当由本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三章 登记事项与登记程序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举办单位等。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名称,是指事业单位的文字符号,由字号、所属行业、机构形式等依次组成。 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使用含有下列内容的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造成欺骗或者引起误解的; 第十四条 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与已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和注销登记未满3年的事业单位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 事业单位一般使用一个名称。申请人申请登记多于一个名称,登记管理机关经审查确认必要的可以核准登记,并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将第一名称之外的名称以加括号的形式显示在第一名称之后。单位印章、银行账户等使用的名称应当与经核准登记的名称相符。 第十五条 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住所,是指事业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个事业单位只能申请登记一个住所,住所地址应当是邮政能够送达的地址。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宗旨,是指举办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应当符合宗旨的要求,并与其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以及技术力量相适应。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管理的业务事项,事业单位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后,方可申请登记。 第十八 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应由本单位在职、在岗、在编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担任。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是指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包括财政补助(财政预算管理、财政定额定项补助)和非财政补助(自收自支)两类。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是指事业单位被核准登记时可以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全部财产的货币体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包括举办单位或者出资人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支配的财产和事业单位法人的自有财产,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应当以人民币表示。市属事业单位不得低于10万元,辖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不得低于5万元。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举办单位,是指举办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或者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是投资主体和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作为举办单位。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有关登记要求。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有关申请材料,并对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受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登记申请不属于本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登记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三)审查。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规定的登记条件。 (四)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和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五)发(缴)证章。登记管理机关向准予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向准予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给变更后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收缴变更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更名称的还应当收缴变更前的单位印章;向准予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 (六)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对经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通过公开发行的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 第四章 设立登记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批准设立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络办事服务系统,向同级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事业单位设立登记。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登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三)有稳定的场所; (四)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 (五)宗旨和业务范围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法律、政策规定;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设立(备案)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六)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产证明; (七)住所产权证明、授权使用证明或者租赁证明; (八)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九)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的,还应当提交举办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业务范围中有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管理事项的,应当出示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已经办理其他类型法人登记的,应当在注销其他类型法人资格后,方可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第二十六条 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单位印章式样、银行账户号等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章 变更登记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或者因合并、分立改变登记事项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经核准变更登记,事业单位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 第二十九条 变更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举办单位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变更事项被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变更决定作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净资产余额(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原件。根据变更事项的不同,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交其他相应文件: (一)变更名称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二)变更住所的,提交新住所证明文件; (三)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且内容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管理事项的,提交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及相关文件复印件;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提交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五)变更经费来源的,提交经费来源改变的证明文件; (六)变更开办资金的,提交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七)变更举办单位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变更名称的,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变更后的单位印章式样、银行账户号等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六章 注销登记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举办单位决定解散的;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的; (三)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自行决定解散的; (四)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责任撤销; (五)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依法被撤销,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被吊销的; (六)依法应当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自被批准撤销、解散之日起6个月内依法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并于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申请注销登记。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注销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办理注销登记: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三)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凭证; (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三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被注销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并发布注销登记公告。 第三十六条 经登记管理机关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自核准注销登记之日起终止。 第七章 证书的使用与管理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分为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正本应当置于事业单位住所醒目位置。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进行下列活动时,应当向有关部门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一)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 (二)申办有关社会保险事宜; (三)开立银行账户、贷款; (四)申办税务登记、减免税收及其他优惠; (五)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兴办企业,申办有关执照; (六)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 (七)土地、房产登记管理事宜; (八)申办收费项目及标准、收费许可证,购领收据、发票; (九)法律诉讼、公证事宜; (十)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宜; (十一)申办海关事宜; (十二)有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其他事宜。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限期有效证书。超过有效期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自动废止。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废止但未经注销登记的,其法人的责任和义务存续。 对废止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公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废止的事业单位,申请领取新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按照申请设立登记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者故意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四十一条 除登记管理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遗失、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应当按照规定在公开发行的县级以上的报纸上声明作废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换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价格、人事等管理制度,接受财政、税务、价格、审计、人事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在经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活动。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第四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事业单位实施下列监督管理: (一)监督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登记和提交年度报告; (二)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 (三)制止、纠正和查处事业单位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每年年检开始前,以通知形式通知事业单位按时参加年检。 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 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根据年检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对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人员绩效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建议。 第四十七条 事业单位在报送年度报告时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二)上一年度年末的资产负债表; (三)有关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业务范围不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除外); (四)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原提交的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未设定任职期限或者未超过任职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五)住所证明(原提交的住所证明未设定有效期限或者未超过有效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住所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四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过审查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和其他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以下方面的监督检查: (二)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 (三)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四)是否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 (五)是否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1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1年以上; (六)是否在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后按时申请变更登记; (七)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 (八)有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 (九)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 (十)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的情况是否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 (十一)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四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收到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和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事业单位,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上作出合格标记。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事业单位未依法办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十一条 事业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予以撤销登记,建议对该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并通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经审批机关同意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单位印章;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 (二)不按照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 (三)不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四)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六)转移开办资金和财务不独立的; (七)拒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检查的。 第五十三条 未经核准设立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停止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办理年度检验,补(换)领证书,应当使用网上登记管理系统提交申请材料,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核通过后,再报送纸质材料,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常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