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费高云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向全市人大代表郑重报告:2014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首次实现负增长”。这是常州市落实新一届中央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承诺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根据机构编制核查数据,2014年常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比上年度减少602,其中:机关人员同比减少105人;事业单位人员同比减少497人。
近年来,为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标,常州市健全了组织、编办、人社、财政四部门合力推进的新机制。一是共建共享,实名制系统打牢基础。构建新型实名制信息系统,打造了四部门人员进出、出入编、工资管理、经费拨付等日常业务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二是联手联动,控编减编守住底线。率先在全省以两办文件形式印发《关于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意见》。四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出台配套细则。三是群策群力,机构编制评估延伸触角。通过评估实现了监督检查由简单的执纪执法向效能效益的深入,由表面的机构编制配备向部门职能转变的深入。四是融入融合,绩效管理丰富内涵。统筹机构设置,成立市绩效管理与综合考核委员会,下设综合考核办和绩效办,其中绩效办设在编办。融合指标设定,调整充实有关深化改革、职能转变指标。有序推进实施,将绩效管理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推进器”,强化对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考核,挖掘机构编制潜力。
下一步,常州市在坚持四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的同时,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做好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工作。继续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大部门体制,整合部门内设机构,优化部门服务监管效能。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健全盘活闲置机构编制资源机制,回收一定数量的空余事业编制,提高人员编制的整体使用效益。严控人员增长速率,加强机构编制使用的预警预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领导职数、公开招聘、转任调任等材料,在管住新进人员的同时,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编制需求的支持保障,千方百计腾出编制资源用于引进各类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