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管理是塑造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创新举措。未来三年,钟楼区编办以高水平实现“3550”改革目标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各项改革措施为载体,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六个一”建设。
一是推动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实现“线上服务一网通办”。针对过去企业群众反映的行政审批服务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一长四多”问题,区编办围绕解决“不见面审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提升“不见面”标准化程度为重点,整合目前政府内部的各类信息系统,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向基层延伸。通过梳理区、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办理指南,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融合“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政务服务架构,实现政务服务简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加快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均等化,真正做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找部门”到“找政府”转变。
二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线下材料一窗受理”。在区级层面,继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派件”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通过统一预约咨询、统一网上受理、统一信息推送、统一资料服务、统一服务评价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一个窗口一办到底”,内部各类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解决服务对象在窗口“来回跑”、“多头找”的问题。
在镇(街道)层面,建立完善覆盖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的基层“一窗通办”机制。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集中统一管理司法、民政、计生、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各类事项全部进驻综合窗口办理。加强区、镇(街道)、村(社区)上下层级、线上线下之间的工作协同,对综合窗口进行合理授权,推动实现基层“不见面”审批。
三是高水平实现“3550”改革目标,实现“区域评估一次完成”。继续深化投资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层级、审批环节、审批事项,压缩工业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时限,根据《常州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意见》精神,在全区范围内选定一个符合条件的区域,编制包含区域内环境影响评价、压覆重要矿藏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方案、交通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区域性评估评审在内的“区域评估”清单,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形成整体性、区域性评估评审结果。
四是统筹整合各类执法资源,实现“综合执法一支队伍”。深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的领域综合执法,整域谋划推进改革,加强区本级与镇(街道)的统筹集成,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建立标准规范、诚信引导、公开透明、智能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继续推进北港街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工作,解决区域综合执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编制资源挖潜创新力度,创新人员管理方式,通过减少执法层级、整合执法队伍,形成监管合力,早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目标。
五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实现“指挥调度一个平台”。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为特征的市场监管机制,筑牢综合监管的“防火墙”,加大对市场主体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全面覆盖、动态管理”为原则,继续完善“双随机”抽查系统建设,确保检查对象名录库和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实时、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整合“双随机”抽查平台、数字城管平台和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通过系统整合、资源共享和拓展开发,构建起全域统一、上下贯通的综合监管执法指挥平台,具体负责区域内监管执法的信息受理、工单派发、辅助决策、绩效考核等工作,对各类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检查结果,对问题严重的单位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方式进行及时处置,并通过“信用常州”等网站向社会公布,由全社会对其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体系。
六是构建沉底到边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格”。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痼疾,推进各类执法资源整合、执法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结合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各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变被动巡查为主动防范,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处置,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精细、全域联动。(钟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