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前沿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内容
数据赋能 流程重塑 青岛崂山区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打造企业综合服务新场景
发布日期:2021-11-02  来源:青岛市崂山区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流程再造有关工作要求,着力破解企业服务过程中政务服务资源分散、涉企政策分散、政策兑现滞后等问题,青岛市崂山区在企业服务流程再造中引入工业互联网思维,聚焦企业需求,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办事创业为导向,以进一步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优化服务为重点,构建“工业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政府职能流程再造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率先迈出了企业服务领域“重建组织架构、重构办事流程、重塑政务生态”智能化建设的第一步。

  一、坚持流程重塑,构建政府职能新框架

  1.构建流程驱动型企业服务新模式。构建“流程驱动型”企业服务单元,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流程为核心,形成跨越部门壁垒、追求高效运作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多变、高效和快节奏。流程型单元能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促成信息流和业务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顺畅流动,形成无缝隙协同的整体性运行模式,实现企业服务单元由“职能驱动型”向“流程驱动型”转变,形成优化协同高效的企业服务新模式。

  2.推进“问题导向型”流程再造。从企业需求侧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方向、以效能为取向”的原则,通过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抓取汇总和智能语义识别技术,针对企业投诉易推诿、扯皮事项,推进“问题导向型”流程再造,破除企业服务中的“梗阻病”。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推动企业服务从政府部门供给导向向企业需求导向转变。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对政府涉企服务职能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政府部门职责配置由上而下的线性对应转变为立体化、动态化、整体性调整过程。

  3.优化部门内协同配合机制。工业互联网思维下,强调多要素在同一个平台上的互动耦合。在试点“服务专员”点对点精准服务的基础上,引入弹性组织概念,加强部门内各科室之间的协作统筹,优化企业服务部门内设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切实保障企业服务职责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部门内人员配置的最优化、编制效益最大化,集中专业人员力量,确保各项企业服务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干”。

  二、坚持平台赋能,打造企业服务新场景

  (一)围绕“一口进出”,实现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聚焦企业需求,以企业诉求“高效办”为目标,集成企业服务所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切实解决群众在开办企业过程中重复注册账号、重复填报信息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登录一个号,办成所有事”。推动企业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政府”转变,在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集受理、派单、办理、反馈、满意度测评为一体的企业诉求模块,为企业提供“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企业服务新体验,实现企业诉求“一口进出”服务。

  “一口进出”企业诉求平台采取统一惠企政策发布宣传、统一企业诉求受理落实、统一整合企业政策兑现和数据收集等方式,建立“统分结合、高效协同”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企业找政府“求助无门”和政府找企业“茫无头绪”的问题。依托平台,梳理相关业务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流程上由纸质申报、人工审核、单一受理、逐级报批优化为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集成服务、在线直达,形成面向企业的合理化、高效化、便捷化的综合业务流程,将“多事多流程”整合为“一链一流程”,企业办事可以真正实现“一站可办、一键直达、一次不跑”。加强部门协作,压缩政府内部审签流程,同步获取诉求信息和相关前置部门的办理信息,按照同类事项一条线运行、一个领导分管、一个部门负责或牵头的原则,形成优化协同高效的企业服务新模式。

  以企业自有土地新建厂房为例,原来企业需要前往审批、规划、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咨询政策、提报材料,平台上线后,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助企服务”,企业在平台提报诉求后,只需按照平台工作人员指导,提报相关材料,即可完成前期手续的许可,办结时限由2个月压缩至5个工作日。目前,区企业服务中心已办理企业诉求800余项,办结率95%以上。

  (二)围绕“免申即享”,精准赋能企业发展

  强化问题导向,从思想深处筑牢“店小二”服务意识,站在企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想问题、设流程,把服务企业摆在发展的关键位置。着力解决惠企政策兑现“中梗阻”问题,破除影响政策兑现的“隐形门”,实现流程上由企业“找政策”到政府“送政策”的转变。着力打造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手续,加快实现平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

  对各类惠企政策分领域分层次进行分析梳理,通过“企业画像”技术,针对企业的行业、产品、研发、人才、产值、税收等情况定期智能推送企业能看懂的政策条文,保证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服务,让政策红利能够精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运用大数据“多维比对”、“多重认定”研判企业可享受的政策条目,平台自动向企业法人推送通知短信,企业登录“崂山慧企服务”公众号“免申即享”板块查看补贴明细、确认补贴金额、拍照上传补贴信息确认书后,补贴即可发放到企业账户中。平台上线后,企业无需主动寻找补贴发放信息,只需在手机上按照提示完成确认程序,即可享受政策红利。

  当前,崂山区梳理全区45个产业政策集,在制造业单项冠军奖励、独角兽企业奖励、隐形冠军奖励、瞪羚企业奖励、专精特新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产业领军人才奖励7个方面推行试点免申即享政策兑现,落实“不见面”如期兑付,年初崂山区统筹安排“免申即享”政策资金8965.653万元,把在市级奖励资金下达后再向企业兑现区级奖励资金(延迟半年至一年)的流程,调整成为上级认定(奖励)文件下达后即启动区级兑现流程。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为例,改革前需经证明材料提交、考核评估和专家论证、市级资金申请研究、资金审批多方签字等流程,平均用时1年左右。改革后,政府年初确定政策兑现事项预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公布后,通过平台内部信息比对和数据共享筛查,靶向确定符合企业名录,实现资金“秒付”,资金兑现时限由1年压缩至15天以内。通过再造数据流实现信息共享和服务共享,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成为企业发展动力。

  (三)围绕“聚合资源”,实现资源耦合价值倍增

  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聚合资源的平台,让优质资源要素在此不断集聚耦合,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朋友圈”,组成一个共创、共享、开放的生态体系。在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内嵌入中介服务模块、低成本应用程序云资源模块,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合服务。企业既是平台服务的受益者,也可以申请成为平台服务提供者,进而贯通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链内互助服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热带雨林,进而实现资源耦合、价值倍增。

  聚焦市场化思维,建立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遴选机制,整合一批优质中介服务机构,涉及会计、评估、法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门类,在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免费入驻,配套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企业评价机制,倒逼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收费标准。原来,外地企业落户崂山后为寻找洽谈合适的中介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现在企业所需的房屋租赁、融资对接、人员招聘、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中介服务,无需出门,敲敲键盘就可办妥。

  建立企业应用程序云服务,整合1000余款企业常用的办公、库销存、财务、人力资源、客户管理、数据管理等应用程序资源,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等方式实现企业低成本使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通过企业应用程序云服务、中介服务等市场化服务资源整合,增加政府与企业联络的“粘性”,最终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

  三、坚持长远谋划,探索常态化服务新路径

  (一)聚焦系统思维,构建全场景企业服务

  系统化打造党委政府主导服务、政策部门专业服务、监管部门保障服务、企业服务中心兜底服务的崂山企业服务组织体系。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向企业场景化展现。线上利用云端数字化手段在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口进出”服务,线下在新搬迁的崂山区行政服务大厅分类设置跨部门综合窗口,实现跨部门综合服务。通过“网站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实体大厅”“四位一体”全场景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尊享式”贵宾服务,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服务企业更贴心”。

  (二)聚焦精准服务,构建清亲政商关系

  依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平台,健全企业服务长效联络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召开企业家大会,为每户结对企业提供企业家金牌服务卡,为企业家提供专员精准服务,同时免费提供游览崂山景区、使用文化会客厅、体检、金融服务。进一步引导机关干部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全力打造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打造清亲政商关系。对规上企业和重点高成长性企业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机制,结合区领导联系企业、部门企业走访等各类企业联络制度,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平台。今年崂山区选派2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科级干部到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挂职服务,牵头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工作,打通双向沟通渠道,确保企业服务落到实处。

  (三)聚焦常态评估,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为推进企业服务工作标准化、常态化,建立顶格协调推进、常态化督查督办、社会化评估长效保障机制。依托社会化专业机构,实施符合崂山区域实际、真正以企业为导向的“满意度指数”测评标准,建立以五个维度(投资热度、法治力度、人才满意度、创新活跃度、“国际+”高度)为主的“营商指数”测评体系,结合好差评机制,全面对各部门企业服务工作开展社会化评估监督,切实推进企业服务流程再造落地落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